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2018小兒科好醫師

前幾天接獲同事告知,我入選《嬰兒與母親》雜誌2018年度10月號讀者評選的小兒科好醫師。



剛聽到的時候錯愕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

來到台大雲林分院剛滿兩年,第一年還同時在總院兒童醫院接受重症次專科訓練,因此真的停留時間並不多。第二年之後一個星期也只有兩次門診,一個在虎尾,一個在斗六,看診量不算很大,與那些一個門診動輒上百的門診醫師,或在醫學中心德高望重的前輩相比,實在很難想像我竟然會入選。

我的興趣與專長就是兒童心臟與重症。雲林分院除了地理距離遠,不管在醫師人力、硬體、經費、他科支援,都比台北總院差許多,但正好讓我好好思考有什麼是值得發展與改變的地方。

這兩年來,在心臟科方面,我每年親手做五百餘人次的心臟超音波檢查,目前數字仍在增長當中;已完成約三十例兒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及周邊血管導管的檢查與治療,包括本院第一例的心房中膈缺損關閉、本院第一例的心室中膈缺損關閉、本院第一例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1000公克)、肺動脈高壓的檢查與治療、深部靜脈栓塞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周邊植入中央靜脈導管等。引進心律不整事件紀錄器(ECG event recorder),對於診斷胸痛、心悸等疑似心律不整發作更為便利;以及電阻式心輸出量監測器(impedance cardiography),使用貼片以非侵入性的方法測量心輸出量及重要血液動力學參數,不但對年紀小、不適合以肺動脈導管直接測量的幼兒也可以輕鬆量到心輸出量,更可以在門診輕鬆追蹤病人的心輸出量變化。

重症方面,照顧了兩個一千克以下的早產兒出院,拆除加護病房中多年無用的鐵架及衣櫃,增進放置大床時的空間利用;更新加護病房的生理監視器,每台均附有足夠的生理訊號閘道,不會再發生需要兩台監視器只為了同時監測動脈血壓及中央靜脈壓的窘境,每床全部配有專屬的吐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器(capnography/end-tidal CO<sub>2</sub> monitor),可以隨時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及波型,對重症病人有更多一層保障。所有監視器均連線至中央站,只要坐在護理站中間,就可以看到每一床的生理參數,有異常生理數值發生時中央站也會發出警報,因此更為安全。未來還會常規利用晶片式的床邊檢驗技術,使用更少的血量,更快速偵測到血液氣體分析、電解質、凝血時間等,彌補加護病房沒有血液氣體分析儀的不足,也可以不必單純為了檢測血液氣體分析而放置動脈導管。同時也增進加護病房的侵入性處置技術難度,執行了嬰兒急性腹膜透析、幼兒支氣管鏡檢查、鼻腸管置放等,使照顧能量變得更大。這些設備與技術在大醫學中心都是基本必備的,但在這裡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努力的空間。

此外,經過一年與縣政府溝通協調(ㄈㄣˋ ㄉㄡˋ ㄅㄨˊ ㄒㄧㄝˋ (╯‵□′)╯︵┴─┴),雲林地區的學童心臟病篩檢也準備開始進行,有成果出來之後會再跟大家報告,希望雲林學童的健康篩檢也可以有跟台北有一樣好的品質。

爸爸林應然醫師也曾經在2012年度入選,同時今年也看到許多朋友都一起入選,感覺很開心!不過,看整篇名單,也會讓人有點好奇某些醫院/診所入選比例高到嚇人是否有什麼特別原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恁kánn-ná外國囡仔

《恁kánn-ná外國囡仔》 下跤有中國文翻譯   Tshuā囡仔去台北美術館,阮規路uì買票開始全程講台語,其實tō kah平常時仔仝款。招呼ê服務人員真親切,阮mā看kah真歡喜。   到一站beh看萬花筒,排隊tio̍h阮ê時陣,導覽人員雄雄kā阮講「恁kánn-ná外國囡...